辋川集二十首 椒园

:

丹刺罥人衣,芳香留过客。幸堪调鼎用,愿君垂采摘。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裴迪

裴迪

裴迪(716-?),唐代诗人,河东(今山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其一生以诗文见称,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与大诗人王维、杜甫关系密切。早年与“诗佛”王维过从甚密,晚年居辋川、终南山,两人来往更为频繁,故其诗多是与王维的唱和应酬之作。“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谖。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这首号称“诗中有画”的诗篇就是闲居辋川时裴迪答赠王维的。受王维的影响,裴迪的诗大多为五绝,描写的也常是幽寂的景色,大抵和王维山水诗相近。 31篇诗文

猜你喜欢

首秋轮台

:
异域阴山外,孤城雪海边。
秋来唯有雁,夏尽不闻蝉。
雨拂毡墙湿,风摇毳幕羶。
轮台万里地,无事历三年。

异域阴山外,孤城雪海边。
身居异域在那阴山西面,轮台孤战位于雷海旁边。

秋来唯有雁,夏尽不闻蝉。
秋季已到只见行行飞雁,夏日刚过不闻声声鸣蝉。

雨拂毡墙湿,风摇毳幕羶。
秋酉时时打得毡墙潮湿,秋风阵阵吹过帐幕腥腔。

轮台万里地,无事历三年。
轮台之地距离家乡万里,边地元串已经过去三年!

参考资料:

1、 唐名家诗导读编委会.唐名家诗导读: 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1日

异域阴山外,孤城雪海边。
阴山:今乌鲁木齐以东之天山东段山脉。雪海:浩瀚之沙漠雪原,为当时轮台北面之沙海。

秋来唯有雁,夏尽不闻蝉。

雨拂毡(zhān)墙湿,风摇毳(cuì)幕羶(shān)
毡墙:毡帐之围墙。毳幕:毡帐。毳:鸟兽的细毛。羶:羊等牲畜的腥臊气

轮台万里地,无事历三年。

参考资料:

1、 唐名家诗导读编委会.唐名家诗导读: 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1日
异域阴山外,孤城雪海边。
秋来唯有雁,夏尽不闻蝉。
雨拂毡墙湿,风摇毳幕羶。
轮台万里地,无事历三年。

  《首秋轮台》这首五律于公元756年(天宝十五年)诗人居轮台时所作。诗人于公元754年赴北庭,至今已历三年,诗中描绘初秋边塞景物.抒写久居边塞的惆怅心情。

  诗的开头面句从地点“轮台”落笔写。地为“异域”,城为“孤城”,而又位于明山之外,雪海之边,两句互相补充,各分三层以写边地荒远苦寒,起调极为沉重。

  诗的次两句则从时间“首秋”落笔写。“秋来”和“夏尽”点明“首秋”,雁为北地之氏“唯有雁”照应“孤城”二字;蝉为家乡之物,“不闻蝉”照应“异域”二字。“唯有”、“不闻”。从所见所闻,一正一反两个方而来写边地荒远苦寒。

  诗的五、六两句从居住环境方面写。边地的秋风秋雨侵袭着诗人居住的蓬帐,毡墙已经潮湿,帐幕发出胞气。上句景物诉诸视觉,下旬景物诉诸嗅觉,可见诗人置身子怎样的氛围之中。一“捞”一“格”,写边地初秋气候的恶劣,点染秋景气氛,勾划出一个极为凄苦的环境。

  诗的最后两句仍从地点时间两方面着笔来写。“轮台万里地”,写边塞地点之远;“无事历三年”,写戍边时间之长。环境苦寒,秋日又至,家乡万里,归去无期,思念家乡宅切是不言而喻的。因面这两句实为诗人之所感。

  这首诗由诗人所居异域而及诗人首秋所见,而及诗人边地所居,而及诗人心中所想,由远及近,层层写拢来,久居边塞的苦闷心情在首秋轮台的景物描绘中得到自然而又含蓄的表露。

  首句为地理环境,异域,有别于内地,且在阴山之外;孤城雪海,竟然为沙漠之中的一块绿地。次句为气候环境,轮台之夏和秋季很短,夏季听不见蝉鸣,秋季看不见大雁,一不留神便进入冬季。三句为居住环境,住用毡帐,不防雨。结尾为总结感叹,茫茫万里辽阔之轮台,拜拜在这呆了三年。能看出来,岑参此时有些伤感,不知是对此西域轮台不满意,还是因为未能建功立业长叹息。

  轮台为古单于之地,风物民俗尽殊,即古之所谓异域。作者《轮台即事》破题即曰:“轮台风物异,地是古单于。”即写其风物之异,与异域之感。结句平实,然平中有奇,实中有虚。无事而于此偏远荒漠之地度过三年。其难熬可知,其感触可会,句外有无穷之意。

参考资料:

1、 张春华《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J] 山东大学学报 2009-04-1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再宿武关

: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远远地离开了京都长安,踏上了漫长的旅途。高低起伏的山峦一直绵延到商州城外。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武关的大门锁不住寒冷的溪水,一夜潺潺湲湲的溪水,把诗人无尽的离愁别绪载到远方。

参考资料:

1、 马博.唐诗鉴赏:线装书局,2014年1月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武关:位于今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东武关河的北岸,与函谷关,萧关,大散关成为“秦之四塞”。秦城:指京都长安。乱山:指商州附近的商山。商州:指商州城。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chán)(yuán)送客愁。
关门:指武关的大门。潺湲:水慢慢流动的样子。潺:水缓流的样子。湲:水流声。

参考资料:

1、 马博.唐诗鉴赏:线装书局,2014年1月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远别秦城万里游”。开头一句,诗人就点出他这次再宿武关非同寻常。秦城,指京都长安。诗人告诉读者,他是从京城来,到万里之外遥远的地方去。这里暗示出他因事罢官流放南方之事。因此这次“远别”意味着和皇城的永别,和仕途的永别:“万里游”也并非去游山玩水,而是被迫飘流到万里之外。诗人这种愁苦心情,在下面的景色描写中透露出来。

  “乱山高下出商州”。乱山,指商州附近的商山。商山有“九曲十八绕”之称,奇秀多姿,风景幽胜。“乱山高下”四个字,把商山重峦迭嶂、回环曲折的气势和形貌,逼真地勾勒出来了;一个“出”字,又使静止的山活动起来,使读者仿佛看到绵延迤逦的商山群峰,纷纷涌出商州城。此句是写山,更是写人——写诗人踏着高低曲折的山道走出商州城时的心情。其实,商山似乱非乱,形乱神不乱,它错落有致,远近高低各不同,但此时此地,诗人已没有闲情细细欣赏,由于他“远别秦城”,心乱如麻,商山在他眼里就成“乱山”了。而满目乱山,又格外烘托出人的心绪烦乱。山与人、景与情交融为一体了。

  诗的下两句写夜宿武关的情景。不难想象,诗人此夜投宿武关,想到明晨将出关南去,与“秦城”相隔更加遥远,该是何等愁苦;加以孤馆寒灯,形单影只,非常凄凉。他一定是辗转反侧,不能成眠。然而诗人并没有正面诉说这一切,而是别有巧思,让溪水去替他倾诉:“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古关静夜,溪水潺潺,引起夜不成眠的诗人的遐想:那流过古关的潺潺湲湲的溪水,仿佛是为他的不幸远别而呜咽啜泣;又仿佛是从他的心中流出,载着绵绵无尽的离愁别恨,长流远去。“一夜潺湲送客愁”,溪声、心声迭合成一体了。“关门不锁”四字,尤为神来之笔。雄固的武关之门,能封锁住千军万马,但此时对于淙淙寒溪水送来的愁声,却无能为力,怎么“锁”也锁不住,足见这“愁”的分量之重。一个“锁”字,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活灵活现地显示出来。“一夜潺湲”——整整一夜,诗人不能合眼,这是十分痛苦难熬的。这两句诗,诗人别出心裁地通过对水声的描写,把内心“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恨,曲折细腻地描摹出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具有很大的艺术感染力量。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936-93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
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
顶高元气合,标出海云长。
万象分空界,三天接画梁。
水摇金刹影,日动火珠光。
鸟拂琼帘度,霞连绣栱张。
目随征路断,心逐去帆扬。
露浴梧楸白,霜催橘柚黄。
玉毫如可见,于此照迷方。

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
宝塔高高,直指苍穹,登上绝顶,饱揽四周风光。

顶高元气合,标出海云长。
塔顶与天空的元气相接合,高耸的标志在海云之上。

万象分空界,三天接画梁。
地面的万物与天际分界清晰,高塔的上绘满图画的塔梁在三层天之上。

水摇金刹影,日动火珠光。
湖水把金色的古刹与塔影袅袅摇晃,太阳正放射着耀眼的光芒,如同燃烧的火球一样。

鸟拂琼帘度,霞连绣栱张。
飞鸟箭一样穿过琼玉的珠帘,彩漆的塔拱拥抱着明媚的霞光。

目随征路断,心逐去帆扬。
眼光随着蜿蜒的大路远去,心思却追随着离别的船帆。

露浴梧楸白,霜催橘柚黄。
秋露把梧桐与楸树叶洗白,寒霜把柚子与柑橘催黄。

玉毫如可见,于此照迷方。
隐约中看到了那玉白的毫毛,刹那间把迷茫的世界照亮。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闻黄鹂

:
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鸣。
一声梦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
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清波。
王畿优本少赋役,务闲酒熟饶经过。
此时晴烟最深处,舍南巷北遥相语。
翻日迥度昆明飞,凌风邪看细柳翥。
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
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闭声回翅归务速,西林紫椹行当熟。

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鸣。
听厌了杜鹃朝朝暮暮的啼叫,不料忽然间传来了黄鹂的鸣唱。

一声梦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
熟悉的叫声打断了我在湘江边上的睡梦,满眼显现出故乡生机盎然的景象。

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清波。
那里放眼千里看不到高山大河,与长天相连翻滚着青青麦浪。

王畿优本少赋役,务闲酒熟饶经过。
京都地区优待农民少征赋役,乡邻们在农忙过后、酒酿成熟频繁来往。

此时晴烟最深处,舍南巷北遥相语。
在那炊烟袅袅巷道深深的村舍里,村南巷北的人们远远地打着招呼互话短长。

翻日迥度昆明飞,凌风邪看细柳翥。
黄鹂翻飞在阳光下高高地横过昆明池,又迎着风斜看着细柳展翅飞翔。

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
我如今跌落在家乡的千山万水之外,就像楚地客家人那样不再返家回乡。

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你这故乡的鸟儿为什么要来到这里,使我心里不禁思念起遥远的家乡。

闭声回翅归务速,西林紫椹行当熟。
停止鸣叫调转翅膀快快往回飞吧,你爱吃的西林紫桑就要飘出成熟的果香。

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lí)鸣。
子规:即杜鹃,又名布谷、杜宇、鹈鴂 ,初夏时啼声昼夜不断,其声凄楚。黄鹂:即黄莺,亦名仓庚、搏黍、黄鸟,羽毛黄色,从眼边到头后部有黑色斑纹,鸣声悦耳。

一声梦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
一声梦断:言黄鹂的一声鸣叫把梦惊醒。楚江曲:指永州湘江之滨。故园:指长安。春意生:春天欣欣向荣的景象。

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清波。
无山河:谓秦中平原没有高山大河。际天:连天,一望无际。青波:指麦浪。

王畿(jī)优本少赋役(yì),务闲酒熟饶经过。
王畿:京郊,古称靠近京城的周围。优本:优待农民。务闲:指农忙过后稍稍清闲的时候。饶经过:颇有情谊的频繁来往。

此时晴烟最深处,舍南巷北遥相语。
晴烟:指炊烟,有人家居住的地方。

翻日迥(jiǒng)度昆明飞,凌风邪看细柳翥(zhǔ)
昆明:昆明池,在长安西南。翥:飞举。

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
伧:韩醇注:“楚人别种。”不思还:不想还乡。

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zǐ)
乡禽:指在家乡常能见到的子规、黄鹂。生心:产生思念之心。桑梓:家乡。

闭声回翅归务速,西林紫椹(shèn)行当熟。
闭声:停止鸣叫。回翅:张开翅膀往回飞。务速:一定要快。西林:柳宗元在长安城西有祖遗田产,有果树数百株,西林指此。椹:同“葚”,桑树结的果实,成熟后色紫,故日紫椹。行:即将。

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鸣。
一声意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
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清波。
王畿优本少赋役,务闲酒熟饶经过。
此时晴烟最深处,舍南巷北遥相语。
翻日迥度昆明飞,凌风邪看细柳翥。
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
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闭声回翅归务速,西林紫椹行当熟。

  诗一开篇以杜鹃啼血的典故,实写久不量移的悲苦。“子规”就是杜鹃,又称之为“杜魄”,相传为古蜀帝杜宇所变,日夜悲啼,叫声似“不得归去”,直叫得眼睛出血,是历来诗文中悲苦的象征。武元衡《送柳侍御裴起居》诗说:“望乡台上秦人去,学射山中杜魄哀。”诗人取白居易“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的诗意开篇,一个“倦”字点明悲苦之久,“不意”的喜悦可想而知。诗人闻“乡禽”黄鹂的叫声而思念故乡,展开想象的翅膀飞越时空关隘,以优美的语言、眷恋的情怀,向读者描绘了一幅鲜活有趣、令人向往的故园乡土风情画。故园长安既是诗人的出生、成长之地,也是诗人建功立业、实现平生抱负的希望所在。在迭经变故、风雨如晦的日子里,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渴望朝廷恩赦,祈盼擢用,于是,家乡变成了作者魂牵意绕的精神寄托。由此,诗人不惜浓墨重彩,礼赞了日思夜想的家乡,如痴者之喃,意者之呓,亦真亦幻,如歌如画。春天的故园,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故乡土地平阔,产出丰富,人情醇厚,生活恬愉,连鸟儿在曾经显出卓著功绩的昆明湖、细柳营上空自由自在地飞翔。现实是严酷无情的,复出的机会日益渺茫,使作者心灰意冷,徒生伤悲。诗句着力刻画故乡风物,字里行间既蕴涵着往日“翻日迥度昆明飞,凌风斜看细柳翥”的惬意和欢愉,又弥漫着“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的悲苦和忧伤。结尾以拟人的手法,借问黄鹂“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心生忆桑梓”,嘱咐黄鹂速归,将作者戚苦、郁闷、无助、不平而又不甘放弃的情绪宣泄得淋漓尽致。

  此诗创作于诗人离开永州的前一年。作品显示,作者对现实既失意迷惘,同时对复出抱有强烈的追求和幻想,一颗赤子之心始终在逆境中顽强地跳动。所以语言未失活泼,风格依然俊朗,在意境上有喜有悲,大起大落。全诗以黄鹂一脉贯通,寓意高远,气韵流畅,开合自如,大气泱泱,读后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扼腕生情,回味无穷。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

: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绝代佳人与红艳牡丹相得益彰,常常使得君王满面笑容不停观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着栏杆,动人姿色似春风能消无限春愁春恨。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97-982、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45-49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名花:牡丹花。倾国:喻美色惊人,此指杨贵妃。得:使。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解释:了解,体会。释,一作“识”。春风:指唐玄宗。。春风:代指君王。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97-982、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45-49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这首诗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起首二句“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倾国”美人,当然指杨妃,诗到此处才正面点出,并用“两相欢”把牡丹和“倾国”合为一提,“带笑看”三字再来一统,使牡丹、杨妃、玄宗三位一体,融合在一起了。

  由于第二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释春风无限恨”,春风两字即君王之代词,这一句,把牡丹美人动人的姿色写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带笑,当然无恨,烦恼都为之消释了。末句点明玄宗杨妃赏花地点──“沉香亭北”。花在阑外,人倚阑干,十分优雅风流。

参考资料:

1、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45-49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46-24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